1997年的夏天他做了什么?科比让乔丹不再寂寞
来源:5播体育2022-07-25 20:32与此后十年中每一个地狱般的夏天相似,1997年的夏天,科比·布莱恩特残酷地暴虐自己的身体。周遭的人们发现他变成了另一个人:留起毛茸茸的头发,没白天没黑夜地在球馆与自己较着劲。他的魔鬼训练既无教练,也没有对手,全部都是科比对科比。他在一遍遍地尝试着高难度动作,诸如身体失去重心时的出手,诸如滞空出手等,虽然没有喝彩声,但自得其乐。当然,这只是他NBA苦旅的开始,他的高难度动作并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过还好,经过不懈的努力,到1997—1998赛季,他在队里已经站稳了第六人位置。在里克·福克斯、埃迪·琼斯疲惫之时见缝插针地上场夺分。他抢断、跳投、切入,以及——一如既往地——扣篮。
局外人并不知道1997年夏天的科比做了什么。直到那年12月17日,人们从湖人与公牛的鏖战中,突然发现了科比的“本色”。
那战比赛,疲惫不堪的公牛遇到没有鲨鱼的湖人。乔丹依然不可阻挡:他持续上演着那些匪夷所思的动作:右翼大幅度晃动后远射三分,低位背靠后接后仰跳投,晃动后切入左手上篮。赛后接受采访时他笑容满面,但却不是因为他取下36分或是公牛取胜,而是因为在这个夜晚他不寂寞,那天,他看到了一个酷似少年时期自己的8号,一个迈克尔·乔丹的影子。
是的,一个还在为球队打替补的二年级生,独自对抗篮球世界之神。在进攻端,他可以在左翼接球闪电般出手投中,他可以在空切后闪过乔丹蜘网般的大手,接传球后扣篮。在一对一应对乔丹时,他也被乔丹华美的低位步伐晃得像孩子一样乱跳,目送乔丹上罚球线,可是在另一端,他会大胆莽撞地投出三分球,或是模仿乔丹的背靠、晃动、后仰跳投。
在这个夜晚,34岁的乔丹似乎遇到了另一个自己:他每在一端做出一个使全场惊叹的动作,另一个自己便在另一端又一次点燃观众。尽管这个叫科比·布莱恩特的小子没有能够带队取胜,可是他射下了33分: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模仿秀,是乔丹和自己年少的影子对局,左右互搏。
在这个夜晚,斯台普斯第一次喊出了“乔丹接班人”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那个年代NBA赛场每季换档的新鲜水果,正当希尔与哈达维多多少少让人们的希望减色之时,科比“应时当令”地蹿了出来,并成了最新潮的色彩。
人们开始揣摩科比了:他在大城市,有奔放绚丽的球队传统,身材、体型酷似乔丹。与那个时代所有孩子一样,他的技术细节以乔丹为榜样;洛杉矶的狗仔队捉不到他的负面新闻;他不给新闻发布会提供如珠妙语,但谈吐健康而合理——这一切,再加上他19岁的年纪,于是世界被倾倒:一个新的、成长中的“乔丹二世”!
有时候,一个成长中的巨星比成型的巨星更迷人。洛杉矶人可以一夜夜不厌其烦地看着他的比赛细节,然后幻想他的未来荣耀。那时他还没为湖人打首发,但却被万众一心的投票者们推进了西部全明星首发阵容。这并非对他实力的推许,而纯粹出于一种热爱。因为,在他一年半的职业生涯里,他给NBA提供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与伟大的乔丹手中的接力棒靠得很近。
1998年2月,全明星赛。他踏上赛场时还感到紧张。他是新人,巨星们不会屈身俯就,去对一个新人说甜言蜜语。他习惯了一个人,也不会去和老人家们攀谈。这颗骤然暴亮的新星内心衷曲,也许只有早一年入行的凯文·加内特知晓。
多年以后,科比如是回忆:在上场前,加内特拍了拍他的肩,说:“跟着我跑,我会给你传球的。”
的确如此。当KG给科比传出一记空中接力让后者飞身扣篮后,科比才真正进入全明星赛的节奏。在比赛的前两节,他甚至又回到了1997年12月17日那场比赛的状态:他执意和乔丹一对一。
那一次,他拒绝了琼斯欲和他夹击乔丹的手势;这一晚,他拒绝了卡尔·马龙的掩护。迎面邀击乔丹似乎是他的赏心乐事。挑战或者迎接挑战,这个好斗的少年开始露出他的獠牙。当然,一个他还是孩子的标志:和一年前的新秀全明星赛一样,他依靠个人才华纵贯全场,却极少传球。虽然乔治·卡尔下半场把这柄利刃收起,但全场,科比依然以18分领先西部明星队。只是,这一晚与乔丹的单挑,并未为他带来立竿见影的回报。
他的每一点成就总伴随着相应的争议,每次蜕变总会留下旧壳供昆虫蚕食。1998年全明星之夜使媒体发觉了他的瑕疵,他成熟姿态下的一点阴影。他的好胜、偏执和傲慢逐渐掩饰不住。德尔·哈里斯继续指责他不融合于球队体系,不擅长防守。科比的上场时间再度受到限制。与以往一样,每次遇到质疑,他总会用自己的表现去应对。但那为时已晚:1998年,湖人西部决赛再次遇到犹他爵士,然后被横扫。
至此结束了他,科比·布莱恩特在NBA的成人礼。
人生提示
应该说,在科比一生当中最值得感恩的莫过于湖人教父——杰里·韦斯特。
韦斯特在NBA选秀大会上见证过被黄蜂选中的科比的现场表现,他暗自感叹:那个刚从魔术弄来的巨无霸身边要是能有这么个小子该多好啊!于是他就动起了挖黄蜂墙脚的心思。
一个多月后,韦斯特把正值当打之年的湖人旧臣迪瓦茨送给急功近利的黄蜂,并在夏洛特人一阵窃喜中,领走了未满十八的高中生——科比·布莱恩特。
当时没有人看到韦斯特的运筹帷幄,未雨绸缪。直到几年后,当人们缓过神来时,韦斯特打造的“OK”组合在联盟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然而,当我们无数的球迷在欣喜于“OK”组合给我们带来不尽的娱乐的同时,有多少人能领略到其后面的管理智慧?
应该说,发现人才,科学用才——这或许就是湖人队能维持数十年来基业常青的根本。韦斯特把在魔术无所作为的奥尼尔和充满未知数的少年科比拿捏到一起,正是球队管理的一种体现。
我们不得不感佩韦斯特的远见卓识。他曾制造过20世纪80年代湖人神话,在他后来担任湖人总经理的日子里,小的好事做多少我们不管,能定锤江山的大好事只要这两件就足矣。也许有人认为他仅仅是赌场的赢家,即便如此,我们却看到了这个赢家过人的慧眼、耐心和统筹能力。
只可惜,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层,像韦斯特这样的高人,实在是稀缺。相反,我们似乎很容易从成人之美后又捶胸顿足的魔术与黄蜂身上,找到我们自己短视的功利身影!
我们再来看科比。
科比从NBA第一天起,就注定了他是联盟当中最能改写纪录的家伙。
他在用同样的耐心蛰伏两年后,终于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首发,然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随着他与大鲨鱼“天作之合”的日臻成熟,他渐渐触摸到上帝的脸庞,感受到上帝的呼吸。尽管如此,从小就执著于个人成就感的他,在球队高歌猛进的时候,已经不满足自己在“OK”中的“B角”地位,他不失时宜地通过个人表现欲,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包括他在全明星赛中一次偏执地单挑乔丹、在五十大巨星眼皮底下上演不可思议的暴扣……
他想做什么?是想当横空出世的英雄?还是想做反英雄主义者?抑或是在唤醒好莱坞巨星们的眼球?
从那开始,坊间以“科比·布莱恩特”为名的审美与审丑竞赛的序幕徐徐拉开。
有人讨厌就有人喜欢,就像有英雄崇拜就有英雄煞神一样。有人不愿意看到乔丹被超越,有人就期待着享受这种超越带来的快感。
不得不说的是,在人类审美与审丑意识越来越无章可循的今天,这样的争论已经毫无意义。我们假如换一种眼光,从解构科比表现欲的动机中去感受给我们现实人生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那么我们就会把我们欣赏NBA的眼界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即:自我心智的启迪。
其实,向乔丹的至尊地位发起过挑战的又何止科比一人?如希尔与哈达维等,都以不同的方式尝试过,但他们充其量会被人们视为“接班人”的级别,不像科比——甫一亮相,就让人感受到仿佛又见乔丹身影。你除了钦服他对乔丹技术精髓的解读与模仿能力之外,再把他当作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有何不可?
人生的意义,在于给自己多一点上进的修行;
成功的意义,在于给自己多一点挑战的信心。
世事如此:我们不断地制造神话,然后不断地接受有人打破神话的事实。别说是科比·布莱恩特,即使是你,我,他,在自知具有挑战某种权威的实力的前提下,我们会放弃这种挑战机会吗?
湖人的孩子 科比跻身史上最强后卫前三